媒体报道
2025年07月26日
南方人物周刊 | 芯片、机器人和“你自己的AI”: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突围
分享
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由科技创新力量引发的变革。即便是并未身在科创行业的普通人,也能够从日常的切片中感受到这场变革带来的震动。
鸿蒙的声音跃升为主流,自研操作系统正引领着终端设备以雨后春笋之势更新换代,逐渐取代曾蜚声一时的苹果。当机器人穿起花袄上“春晚”凑热闹,网友们忙着写段子调侃“赛博秧歌”,实则全世界都看懂了中国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的水平。
“数字国货”正在席卷全球——并非小而美的点式突破,它们以各自不同的姿态轮番出海,但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属于中国的声音。人们可以从这些企业身上寻找到相似的航行轨迹:那是一种中国式的突围精神,带着东方的智慧哲学,默契地与彼此协同。
01.技术自主,方有文化自信
事实上,就在短短五六年前,中国数字科技还处于“天崩开局”的状态。其时连国内市场自身尚且不认可国货,操作系统除了安卓和iOS之外再没有其他技术能挤入,芯片全靠进口,AI更无从谈起,贸易战一度让科创行业真实地感受到“被扼住了命运的咽喉”。
华为率先走上了自研的道路,这条路线后来被证实为从2004年就启动的“备胎”计划,用十几年的技术自主攻关去未雨绸缪一场可能会到来的技术封锁。到了2000年前后,集成了5G基带的麒麟9000系列自研芯片已成为华为技术突围的底座。在英伟达芯片统治全球AI算力市场时,华为开始了一项名为“达芬奇计划”的变革之举,期待将AI融入所有产品和服务体系。一套自研计算架构“达芬奇”成为支撑这一战略的技术基础。从芯片到算法的全栈自研,不但让华为在科创领域再进一步,更向整个行业发出信号:自研AI架构,并非不可逾越的难题。
如果说世界范围内AI领域的竞争已经从产业商业化走向国家战略化,那么2023年开启的“大模型元年”,则打响了这场“百模大战”的开局。当国际上还在争论ChatGPT和OpenAI哪个更好用的时候,中国自研的黑马DeepSeek一夕之间成为焦点,一周之间斩获了1亿用户。这被称为中国AI的“斯普特尼克时刻”——如同1957年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,巨大的突破震惊全球。
技术被“卡脖子”的时期不过几年就已成为历史,今天,中国科创企业已经可以用自研技术去填补国际市场的一块空白。假如把AI看作高速公路,在当下时点,人们会发现其中应用Transformer架构做开发的那条车道已经相当拥挤。这是从2017年谷歌发布这一架构以来就延续至今的格局,几乎所有人们熟知的AI——ChatGPT、DeepSeek,都是在Transformer架构基础上做算法优化。不过一家初创企业RockAI试图在另一条车道做出不同的探索。2024年1月,RockAI发布了非Transformer架构的Yan 1.0,此后不断推陈出新,在最近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进一步展现了大模型的自主学习能力,尤其是大模型的原生记忆,再次证明了中国创新的价值。
▲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图/视觉中国
传统大模型每次和用户对话时,几乎都是“临时记忆”——一轮对话中积累的经验无法带入下一轮对话,用户每次面对的都是“全新的AI”。而RockAI的Yan 2.0 Preview模型更像一个拥有“长期记忆”的人类,能在多次交流中持续记住用户的历史表达、偏好,甚至语言风格。大模型参数中的原生记忆对AI未来的生产力提升至关重要,不需要额外“外挂”系统,模型本身就能记忆并提取关键信息,这意味着未来用户与AI的互动将更自然、更高效。当传统Transformer架构模型还在研究“长上下文工程”时,RockAI已率先向下一个阶段进发——自主学习。
▲搭载具备原生记忆能力的Yan 2.0 Preview大模型的机器狗
在这条拓荒之路上,“离线智能”至关重要,却常被忽视。如果说目前市场上活跃的多数AI是人们“云端遥控”的工具——一旦断网或脱离控制中心,就无法独立工作——那么离线智能就像生物自己的大脑,能在没有网络、没有外部指令的情况下自主感知、决策和行动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人类的大脑也是一种离线智能。
当下,人工智能领域关于“具身智能”的讨论火热,但如果没有离线智能作为基础,具身智能几乎是伪命题,因为真正的具身智能必须拥有学习新事物的能力、记住经历的能力,并能灵活应对新环境,这些都离不开“自己就能思考”的离线智能。
而Yan 2.0 Preview模型的原生记忆能力,正是实现离线智能的关键一步。它让大模型第一次拥有了“自己的记忆”,开始像生物一样具备学习和成长的能力。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在从“工具”走向“知心伙伴”,为人工智能走向更类人、更自主的未来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石。
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,华为、DeepSeek和RockAI这类企业共同构成了中国数字力量的拼图,代表着当前中国科创的“三驾马车”——华为为整个科创行业打下基建底座,DeepSeek在国际通行的框架基础上追求更优解,而RockAI选择去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上尝试革新替代。它们在不同的分野里,共筑起中国数字科创自主自研的护城河。唯有技术自主,才有文化自信,当一块块芯片、一颗颗晶体管、一行行代码都带有中国制造的印记,走向世界的便不仅仅是几个品牌,而是一代中国人自立、自主、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,是比任何宣讲都有力量的文化自信。
▲中国制造芯片 图/视觉中国
02.靠“场景”破圈,技术的价值锚点
当国货集体“出海”,它们不约而同锚定了一条“场景破圈”之路。当人们为“春晚”上台的秧歌机器人激情产出段子时,开发者宇树科技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接收全球各国订单。穿上花袄转起手帕,把精准的操控技术融进“扭秧歌”,便是宇树营造的场景之一。事实上,从四足到人形,宇树多年来一直在想办法让产品成为技术圈的“顶流”。2023年,机器狗借亚运会亮相,将动作操控和对话模型自然地嵌入运输铁饼、标枪的真实工作场景,一时成为海外媒体热门。中国机器人制造的IP就这样走进国际市场,带来海外订单的暴增。
理论和模型最终需要走出实验室,在真实的应用场景里接受验证。技术赋能应用,而应用使人们看到技术的价值。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RockAI展示了离线智能在隐私安全、民生普惠、产业升级等领域的应用价值。其中与某头部出海品牌合作的AIPC,以“断网可用”为主打,在无网络环境下仍可实现AI会议助手、AI相册、语音助手、本地知识库等等功能。AIPC在网络覆盖发达的中国未必有庞大的市场需求,却精准地契合了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现状,是面向发展中国家应用场景提供的解决方案。本届人工智能大会“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”的主题,在这一创新应用中得到了充分呈现。技术终究需要适配需求,“低算力”“全离线”,便是针对目标市场真实痛点而推动的技术进步。而其中折射出的是RockAI创立的初衷:让世界上每一台设备拥有自己的智能。
▲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RockAI 展台 图/RockAI提供
离线智能的兴起,代表着人工智能从“联网依赖”走向“自主大脑”的跃迁。正因其“离线”,它在隐私和安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:数据无需上传云端,用户的对话、习惯和个人信息可以完全保留在本地,极大降低了被泄露或滥用的风险。
不仅如此,离线智能带来更加流畅和稳定的使用体验,即便在无网络或弱网环境下,智能系统依然能做出反应、自主决策,不再“卡壳”或“宕机”,低延迟、高响应性对于智能手机、家居、车载设备乃至机器人等场景尤为关键。
原生的记忆能力也实现了真正的个性化服务。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回答,而是能理解用户的语气、偏好、习惯,甚至随着时间主动调整风格和建议,构建更私密、安全、自主且真正懂得用户想法的智能世界。
▲搭载Yan 2.0 Preview大模型的灵巧手可自主玩游戏
在RockAI的愿景里,人们生活中的种种设备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智能,譬如电视机、路由器、摄像头……由端侧提供完全离线且隐私安全的大模型。或许在当下的阶段,这一理念尚未被普遍接受,但RockAI的认同者已经越来越多。
贴近场景,这是一切技术的殊途同归。宇树让机器人“走出实验室”,RockAI让AI“走出云端”,其实都是在重构场景价值——不是沉浸在技术进步的理论里,而是让应用层面发声。于是国际市场看到的“中国解法”,不但有飞速创新的实力,更有务实朴素的内核,“新国货”创新的本质,便是技术和文化的双重输出。
03.中国式“出海”,穷则变,变则通
在《哪吒2》之前,人们很难想象一部中国电影的票房会和154亿元的数字挂钩。黑眼圈“魔童”用这个数字一举击入国际市场,石破天惊,但未尝不是中国文化出海的一种新路线。
或许这算是另辟蹊径,因为东方故事一直以来并不太吸引国际市场的瞩目,如果只有传统文化的内核,差异文化的叙事很难在全球范围内出圈,但搭载了自主3D技术的视觉画面则是全球共通的审美语言。
人们可以从“新国货”的出海路线中琢磨出相似的“中国式智慧”。如同宇树机器人震撼海外市场的性价比,优质的性能以外是万元的消费级价格,瞄准高校实验室和极客玩家降低门槛。DeepSeek一飞冲天,则是凭借开源策略,给全球开发者创造出一个开放式的生态系统,走别人没有想过的路。
而年轻的创新企业RockAI,在激烈的“百模大战”中并没有选择在拥挤的赛道上厮杀,反而选择了非Transformer架构深耕,突破大模型应用边界,走出一条创新变革之路。
▲图/视觉中国
而创新与变革,解法本就不是唯一。就像AI领域的研发,无论在什么框架下研发,无论做“技术革命者”还是“算法优化师”,RockAI与DeepSeek其实殊途同归。不同框架之下技术互补,既能在现有框架里做到极致,亦能走出自主之路。中国AI的“双生花”正在默默协同,这些数字科创企业,其实做的是同一件事:共同补全中国数字力量的拼图,推动“数字国货”遍布世界每个角落。
或许这是中国科技创新在当下这个时代的缩影。以技术硬核构筑自主实力,以场景理解拓开需求广度,以全球化适配方案寻找目标市场,实现“技术+文化”的双重输出。中国科技企业正在构建数字技术共同体,共同突围,将技术自信、文化自信输送到世界。从华为芯片到宇树机器人,再到RockAI这类创新架构企业,中国科技创新的突围从不是单打独斗,不是技术路线之争,而是用组合拳证明,这不是技术竞赛,而是中国创新科技力量的集体突围,是智能时代的中国智慧,也是技术之外的“和而不同”。

